大闲人小说【daxianren.cc】第一时间更新《血腥的盛唐》最新章节。

抗和要挟的意味。

李渊真的是忍无可忍了。

看来自己不久前对心腹裴寂发的那句牢骚一点都没错“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再不给这小子一点颜色瞧瞧,他真要把尾巴翘上天了。

看着皇帝吹胡子瞪眼的模样,旁边的太子和齐王不禁眉飞色舞,丝毫不掩饰他们的幸灾乐祸之情。

这一次,秦王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一道来自边境的加急战报飞进了长安的太极宫。

李渊的愤怒转眼就被震惊所取代。

该死的突厥人又来了。

早在一个月前,当李渊被杨文幹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厥人就已经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对唐朝发起了攻击。当时,代州今山西代县、朔州今山西朔州市、原州今宁夏固原市、陇州今陕西陇县、阴盘今甘肃平凉市东、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等重镇和据点都遭到了进攻,但是突厥人的这一次攻击力度却不是很大,基本上仍是以袭扰劫掠为主,并无进一步南侵的意图,所以李唐朝廷只命骁将尉迟敬德及各地守将出兵迎击,便遏止了突厥人的攻势。

可眼下边境发来的战报却显示:这一次突厥大可汗颉利亲自出马,并与小可汗突利颉利长兄始毕可汗之子联合出兵,倾全国精锐之师南下,而且兵锋直指原州,显然有入侵关中、进逼长安的企图。

这种大规模的、带有明显战略意图的入侵不能不引起李渊和整个朝廷的震恐。

大敌当前,李渊还能处罚李世民吗

当然不能。

李渊不得不收起满面怒容,再次施展他一贯擅长的变脸绝技,让秦王起身系好冠带,并且大加慰勉,然后就直奔主题,和他商讨应对突厥的策略。

那一刻,太子和齐王肯定在心里把突厥人的十八代祖宗都问候了一遍。

因为该死的突厥人又帮了李世民一个大忙。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李世民的运气就是这么好。

每当高祖试图将其打压或冷藏的时候,某种不可预知的外部力量就会突然降临,把李唐王朝这张独一无二的军事王牌从困境中拯救出来,并且再次给予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不管是武德二年刘武周进犯河东,还是武德四年刘黑闼悍然起兵,或者是眼下突厥人大举入寇,无疑都在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

当天,高祖李渊召开御前会议,命三个儿子和当朝重臣一起讨论当前的抗突形势。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迁都的动议。理由是长安离边境线太近,而“子女帛”众多,所以突厥才会屡屡入侵,不如一把火烧了长安,把都城迁移到内地,突厥人自然就不会来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十分消极,甚至近乎荒谬的提议。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帝王都不可能采纳。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渊居然同意了。他即刻下令,命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准备前往樊、邓今湖北襄樊一带考察迁都地点。而太子、齐王和尚书仆射裴寂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如此荒谬的提议,为何有这么多人赞同呢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这些人没有头脑,而是因为他们都不希望秦王再立军功。当然,即便是迁都樊、邓也不能彻底杜绝突厥对唐朝的入侵,但能有效避免突厥对帝国政治心脏的威胁。一旦都城远离前线,突厥人顶多就是在边境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袭扰而已,很难发起针对大唐帝都的战略性进攻。既然如此,边境的防御交给一些普通将领就够了,根本不需要秦王挂帅出征,这样就能达到将这张王牌长期冷藏的目的。

此外,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当初李渊太原起兵时“称臣”于突厥,往来交涉的虽是刘文静,但主谋者却正是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一直被李渊和李建成“目为挟突厥以自重之人”陈寅恪全集之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可见,高祖等人执意迁都表面上是为了防范和消除突厥人的威胁,其实更是对李世民的一种刻意打压。

对于这个匪夷所思的迁都之议,大臣萧瑀等人都不以为然,因为迁都是动摇国本的一件大事,绝不可草率行之。但既然高祖发话了,他们也只能保持缄默,谁也不敢犯言直谏。

最后只有一个人发出了孤独的抗议之声。

这个人当然就是李世民。

他说:“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神圣英武,犹如巨龙兴起民间,鼎定中原麾下有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岂能因为胡人骚扰边境就迁都躲避岂非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当年的霍去病不过汉廷一将,犹立志消灭匈奴,何况臣身为帝国藩垣,请给臣数年时间,定当拴住颉利的脖子牵到宫门。如若不成,迁都未晚”

太子大为不屑地瞥了秦王一眼,说:“当年,西汉的樊哙大言不惭,曾经在朝堂上说要率十万部众横扫匈奴,结果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做不到了,秦王今天的话何其相似也。”

李世民据理力争:“形势不同,战略不同。樊哙一个小人物何足道哉我不出十年,必定漠北,绝无虚言”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果然没有虚言。

秦王的这番豪言壮语有没有打动李渊呢

我们只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李渊确实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但是这个回心转意的过程,各种史料却记载不一。据通鉴记载,李渊听完后立刻大呼一声:“善”而册府元龟甚至称李渊哈哈大笑,并称赞秦王乃“吾家千里驹”云云。这种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显然不太符合常理,李渊即使要改变主意也需要一个过程,或者说需要一个台阶下,不大可能当着大臣和儿子们的面轻易反悔,自打嘴巴。

相对而言,我们发现旧唐书太宗本纪中的记载就合理得多就在秦王慷慨陈词之后,“高祖怒,仍遣太宗将三十余骑行刬。还日,固奏必不可移都,高祖遂止”。也就是说,在当天的廷议上,李渊非但没有被李世民的豪言壮语打动,反而故意命他去勘察新都地点,直到李世民回朝,仍旧坚决反对,并提出了一些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现实问题,李渊才取消了迁都计划。

其实,李渊最终之所以放弃迁都,恐怕也并不是被李世民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谏所说服,而是因为这个迁都之议本来就不是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件事更像是对李世民“挟突厥以自重”的严厉警告:为了遏制你的锋芒,我连烧毁长安这种事都敢做,我还有什么不敢豁出去的

而现在李渊反正已经做足了姿态,不管是威胁还是警告都已表露无遗,所以趁势就坡下驴也就很好理解了。更何况突厥二可汗的大军已经长驱南下,很快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即便他内心仍有迁都之念,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要先打退突厥大军。

所以,武德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李渊不得不再次起用这张独一无二的王牌,命李世民挂帅出征,迎战突厥。同时,李渊还特意安排齐王李元吉当副帅,用意很明显,就是防止秦王一人独大。

秦王李世民在危难之际重新走上战场,其中流砥柱的形象又一次无比高大地树立在世人面前,太子李建成自然又感到强烈的不安。他怂恿嫔妃们一起跟高祖吹风,说:“突厥虽然屡屡侵犯边境,可事实上得到贿赂就退兵了。秦王表面上打着一致对外、抵御外寇的旗号,其实还不是想总揽兵权,完成他夺嫡篡位的阴谋”

李建成的这番话固然是出于私心的揣度,可也道出了一部分事实:在整个武德中后期,李世民在朝中受到太子、齐王、裴寂和后宫嫔妃们的联手打压,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他唯一可以凭恃的就是自己的军功。只有通过战争,他才能继续保持自己在朝野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离婚后,我被烂片女王觊觎了》《绝境黑夜》《是兄弟就来踢球》【笔迷阁】《秋燥》【笔趣阁】《鉴罪者2》《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沧澜道》《沧澜道

天才一秒记住【大闲人小说】地址:daxianren.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血腥的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闲人小说只为原作者王觉仁的小说《血腥的盛唐》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觉仁并收藏《血腥的盛唐》最新章节。
重生之长孙皇后
重生之长孙皇后

已完结文:重生之富察皇后,重生之卫子夫,康熙重生追后记,扶小苏的日常,有兴趣的小伙伴都来看看吧。昔年花开花落,从隋到唐,她这一生算不得长,三十八载岁月,幼年丧父,与兄相依为命,稍年长嫁秦王,掌一府之责,却是看着他大风大浪,刀枪剑雨中走来,他带回了一个又一个的女子,直至兄弟阋墙,武德斡旋,玄武政变,他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母仪天下,她亦是一跃成为了这世间最为隆宠的女子。她原以为这一生可以互爱互信,相

风曾 连载 42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我的哑巴新娘
我的哑巴新娘

简介:褚休女扮男装多年从未有纰漏,直到家里给她说了门亲事。褚休茫然,“虽然我穿着男装但我真的是女人,娶了妻子以后跟她可怎么睡?”谁知嫂子误会她话里的意思,“谁说女人就不能睡了,你又不是......

胡33 连载 24万字

反派被我拯救黑化了
反派被我拯救黑化了

凌酒酒是个言情小说作者,某日被绑穿书系统,要求她穿进自己的奇幻小说里拯救文中那个最大的大反派。大反派沈烬——无情冷血,阴郁狠辣,因昔年私怨,将整个故事搅得天翻地覆,还险些跟男主同归于尽。凌酒酒穿回他年......

星弄 连载 7万字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秋言意气用事下,丢了狗屁似的工作,转头房东奶奶又找上门,说想要收回房子给孙子住。他只能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找可以过度的小出租屋。让秋言想不到的是,运气背到极点,人是可以掉下水井道的。让他更想不......

采蘑菇的老猫 连载 7万字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大唐兴亡三百年(畅销书《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
大唐兴亡三百年(畅销书《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

权威、畅销、好看的大唐全景式历史读物!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

王觉仁 言情 连载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血腥的盛唐3
血腥的盛唐3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血腥的盛唐2
血腥的盛唐2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血腥的盛唐7:大结局·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大结局·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

王觉仁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17 02: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