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悬梁刺股也只考中了一个秀才。
但这并不妨碍他娶了隔壁行唐县安香村赵举人的女儿为妻。
赵家和窦家可不一样
人家是有族谱的。
家中虽然只有一百二十亩地,但人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期。而且“赵”还是前朝的国姓,赵家祖上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从旧都卞京搬到这里来的。
安香的赵氏,也是窦昭的外家。
窦昭的高祖父和赵氏成亲之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窦焕成,次子窦耀成。
兄弟俩从小就聪慧过人,跟着外祖父赵举人读书,及长,送至京都的国子监进学。
至德十三年,两兄弟同时金榜提名。
哥哥二甲第三名,弟弟二甲三十七名。
窦家至此真正地富贵起来。
之后哥哥考中了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在行人司观政。弟弟则外放南昌府的进贤县做了一名县丞。
窦昭的高祖父到底福浅,风光了没几年,就驾鹤西去了。
死的时候,两兄弟都不在身边。
两兄弟回乡守制,除服后,回京待缺。
哥哥是庶吉士,曾在行人司呆过,很快就谋了个都察院御史的差事。弟弟蹉跎了大半年,才在哥哥的打点下谋了个云南按察司经历司经历之职。
在弟弟的印象中,云南穷山恶水、瘴雨蛮烟,有官员在赴任的路上就暴病身亡,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
若是继续留在京都候缺,一来是他们两兄弟初入仕途,好的差事未必能弄得到手,二来朝官命官三年一升,等他谋个好缺,哥哥只怕早就升了从六品。
他越想越觉得没意思,索性辞官回了真定县。
赵氏的日子过得既体面且舒心,要说有什么足之处,就是两个儿子都在外为官,她怕自己死的时候和老头子一样,没有儿子送终。
窦耀成回乡,她自然是十二分的愿意。
反正大儿子仕途顺利,二儿子回来,正好在她面前尽孝,还可以帮着管管家里的庶务。
顶着进士及第光环的窦耀成和窦家的那些先祖相比做起买卖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在京都兑成的银子不再卖饰品,而是做为印子钱,或放给那些穷翰林;或放给了那些刚刚谋了差事外放需要大笔银子应酬和置办官轿官服的七品芝麻官;或是放给回京述职需要请客送礼的封疆大吏。之后随着这些官员的升迁罢黜,窦家开始插手河道的石料、九边的粮草、南江的盐引
银子像水似的涌了进来,让赵氏和窦焕成眼花缭乱、胆战心惊。
已是都察院右佥事的窦焕成不止一次的告诫弟弟:“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你还是藏拙些。”
窦耀成不以为意:“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这也是狐假虎威。你致仕了,这买卖我也就不做了。”
窦焕成却觉得这钱赚得不干净:“南货北卖,挣得好歹也是辛苦钱。你这样,是官商勾结是发国难财”
窦耀成冷笑:“大兄这个时候嫌钱脏手了哥哥要买宋刻孤本的时候怎不嫌钱脏要资助同僚遗孤的时候怎么不嫌钱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不可以离婚》《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鉴罪者2》《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游戏搞到一个亿》《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奇书小说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