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九边谋略

天启帝 井底之冰 加书签

《天启帝》转载请注明来源:大闲人小说daxianren.cc

等徐光启三人重新落座以后,皇帝觉得这个座次顺眼多了,心情又重新变的愉悦。皇帝说道:“朕唤你们前来,并不是要听课、听讲的。现如今辽东局势危在旦夕,朕心焦虑啊。三位老师都是懂得兵略的大才,可否替朕分析一下辽东的局势,以及我大明应该怎么应对咄咄逼人的东虏啊?”

闻言,三人面面相觑,越发拿捏不准小皇帝的心思。他一会儿执着于排座次这样的细微小事上,一会儿又说经筵不讲了,让咱们聊聊东边的战局吧。前前后后,皇帝的思维跨度如此之大,着实令徐光启三人有些猝不及防。

既然无法揣摩到上意,那么就只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一次,徐光启率先开口。其实对于辽东局势的分析与看法他来时并没有准备腹稿,之所以还要硬着头皮第一个冲上去,实在是情势所迫。皇帝破着拨了王象乾、孙承宗的面子,也要将他排在三人中的首位,不可谓不器重啊。假如这时候不抢先发言,表明忠心,那在皇帝心目中难免留下一个不求上进,不体恤君心的印象。

徐光启开口道:“东虏之于朝廷,癣疥也。区区东虏军民不过二三十万,且一群率兽食人,不知礼仪教化之辈,即便偶乘东风,小胜一筹,占得先机也不足挂齿。东虏者毗邻我大明与蒙古诸部落,且与咱们跟蒙古人都不太对付。此三者:户寡、民刁蛮、树敌众多,皆我大明之福,多加利用之下,定能全胜。”

“而我大明肘腋之患,心腹之患者何也?乃九边糜烂,将门林立,近乎割据。边军边民只识边将边帅而不知有大明皇帝!”

闻言,王象乾跟孙承宗都是大吃一惊,一副惊讶的模样望向徐光启。这俩老头心说,我勒个乖乖,像徐大人您这种嘴炮党怎么之前就没被东林党、三党、昆党、宣党他们给发掘出来呢?好嘛好嘛,一上来就给皇帝抛出了类似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大嘴炮!

特别是身为东林党人的孙承宗,望向徐光启的眼神那是相当的炽热啊。

人才啊!

孙承宗喟叹道。如此嘴强王者,假如能加入俺们东林党,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皇帝似乎还真的被说动了,他蹙起眉头,喝道:“说下去!”

徐光启深吸了口气,脑海之中浮现出这些年来自己派人监视田弘遇跟东虏做贸易时,在辽东等地看到的一幕幕令他痛心疾首的事情。他的面上闪过一抹决绝,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这番话若是讲出来,那么日后自己跟辽东将门乃至是九边的将领们算是不死不休了!可是为了报达今上的知遇之恩,为了中兴大明的抱负,徐光启在所不惜了。

“陛下,我大明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等九边乃是弘治年间设置的为了防范漠北蒙古的军镇。每一镇朝廷都划分了若干军屯,又安置军户,军户也分田地。军户者,战时服兵役,承平时转为农户,更农田以备军需,是以太祖皇帝曾言: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军户本善政,三国时期曹操就实行过军屯制,士兵自己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在洪武与永乐朝,军户制度对于增加生产和粮食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是随着国朝承平日久,人丁滋生加上地方军政长官肆意欺压军户,兼并其土地产业,至今九边的军户早已十不存一。”

“而国朝军户承担的差役负担沉重,社会地位也相对低下,故百姓们一般以脱离军籍为幸。是以九边军户不得民心,自然也就得不到补充。”

“英宗正统之后,卫所制度逐渐衰败,各级朝廷命官占夺屯田,任意役使卫所军士,很多军士甚至被迫为权贵种地,沦为佃户。军士们病无医药,死无棺敛,致使军士逃亡量越来越大,而军官则引以为利,以贪污缺额月粮。这种现象到嘉靖以后已十分严重。”

话说到这份上,徐光启已经顾不上许多,他直言道:“臣早年间在天津试植水稻期间,曾经跟随田弘遇田大人到过蓟镇。”

“陛下,蓟镇边务军户亏空触目惊心啊。”

“从黄花镇起至居庸关,尽镇边城而止,凡为区者三,查得原额兵共二万三千二十五名,逃亡一万零一百九十五名。”

“而居庸关一线的防御,可是关乎国朝命脉所在的啊,连居庸关一带都腐败,废弛到这种地步,其余诸边防务之糜烂可想而知。”

听了徐光启的话,皇帝到还不觉得有何不妥,王象乾跟孙承宗二人已是心惊肉跳,倒不是说他们二人不清楚九边的情况,而是说他们惊讶于徐光启敢将这件事奏与皇帝听说。此事若是捅了出去,九边的将帅们还不跳脚?就不怕这些兵痞子派遣一二杀手潜入京师,夜入你徐光启徐大人的府邸,行刺秦之事?

还真有不怕死的!

王象乾跟孙承宗两个望向徐光启的眼神相当复杂,敬佩、同情、忧虑、欣慰、鼓舞皆有之。

皇帝沉思片刻后言道:“根据国朝九边防务的制度,这军户似乎是边军士兵的主要来源。如今军户十不存一,那么九边的防务的确烂到骨子里了。”

皇帝一阵见血的自言自语道:“朕的那帮贪婪的将军们,吃着朕给的俸禄还嫌不够,还要将军户们欺压赶走,如此便可贪墨了朝廷赏赐给军户们耕种的土地。军户们纷纷逃走了,可朝廷在册的边军员额还是没有变动,如此那帮将军们便又能够从朝廷这边获得一笔军户们应得的兵饷,这又是一层剥削!”

“兼并军户们的土地、吃空饷,这是多么巨大的一条蛀虫啊。”

“可是朕想不明白的是,军户们都逃走了,将帅们无兵可调,无将可遣,待北虏敌寇们犯边之时,他们又是如何自保呢?要知道当敌人打来的时候,首先受到攻击与伤害的毕竟还是他们这些个将军们。”

皇帝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徐光启早有答案,“皇上,这便是九边逐渐变为藩镇的症结所在!”

徐光启恨声道:“既然九边的将帅们贪墨了如此众多的土地跟兵饷,有了钱,还怕找不来替他们卖命的士卒吗?”

“皇上您有所不知,九边的军户们早已经没了战斗力,可为何自嘉靖以来,九边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故?实在是将帅们太‘聪明’了!”

“他们想出了一种‘精兵’路数。从军户中,百姓中,地方游侠中挑选身强力壮者,许下重金,或者干脆雇佣草原上的蒙古人为其卖命!”

“他们会挑选出一批身强力壮,特别适合当兵杀人的人,或变其为家奴,或收养其为假子。这帮人被将帅们严苛训练,战斗力非常可观。一旦北虏敌寇犯边,将帅们便率领这么一支由家奴、假子组建而成的部队迎敌,杀敌。假如只是小股敌寇犯边,他们依靠这支精兵部队自然能够糊弄过去,可如若敌寇众多,便龟缩在九边的城堡内,而后向朝廷传递烽火军情,朝廷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如是便从全国征调军队,充实九边!”

“如此以来,则九边将帅们愈来愈富,而朝廷则越来越贫。九边军队不吃皇粮,而是吃将帅们的银钱,自然也就不再属于朝廷的管辖,逐渐变成了将帅们的私军!”

听了徐光启的冒死进谏,皇帝恍然大悟,“原来九边糜烂是这么个糜烂法啊。”话音落下,皇帝怒道:“既然知道症结所在,那就应该有应对之策!三位老师,对此你们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还是徐光启!

他急声道:“皇上,九边糜烂,大有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之势,究其根源,则是九边将帅们拥有了朝廷以外的财源!想要消弭掉这股趋势,就必先斩断边将边帅们的钱袋子!”

皇帝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一条治本之策。然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王象乾跟孙承宗。王象乾捋了捋胡须,道:“陛下欲治九边,不宜操之过急,且九边诸地,亦要分个轻重缓急。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无论是东虏还是北虏的气焰都很嚣张啊。正是需要将士用命的时候,削之过急,恐有九边不稳之虞,届时长城万里处处烽火,较之削前其害更深,老臣以为不足为取。”

“更何况,九边虽大,亦有个轻重。其中宣府大同二镇与蓟辽二镇最为重要。宣府大同是防范漠南、漠北蒙古部落的中坚,而蓟辽二镇则同时兼顾漠南蒙古与东虏建州。九边之中此四镇非但不应削弱,还需加强。即便朝廷给的十成强镇饷银中,有六七成都入了边将边帅们的口袋,也在所不惜。为今之计,只有先御辱于外,此四镇之糜烂,大可徐徐图之。陛下年富力强,有的是时间。”

“是故,老臣以为,朝廷整治九边,宣府大同跟蓟辽二镇暂且不要约束,其余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跟甘肃镇以及嘉靖年间于北京西北增设的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此凡九镇,才是陛下与朝廷应当关注的重中之重。”

话音落下,王象乾便闭上了嘴巴。

见状,孙承宗忙道:“皇上,欲治九边,其一,易地遣将,分而化之。让甘肃镇的总兵调任太原镇,让太原镇的总兵调任宁夏镇如此云云。只要将各镇的边将边帅调离,那么各镇的边将边帅也就同本镇的那帮由家奴、假子组建成的部队相分离。如此再削之,则无哗变之虞。”

“其二,收缴边将边帅之地,重新编制各镇军户,重组边防,训练士卒。”

“其三,继续怀柔北虏,允其得互市之利,多家安抚笼络。至少也要保证在皇上您整治九边期间,九边将强未强期间,不会大规模的犯边寇边。”

然后王象乾接着说道:“整治除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四镇之外的诸镇,利好之一曰:塞防日固。惩治骄横之边将边帅,收拾军户,重整军备,则北虏必知难而退,北地再无狼烟;利好之二曰:国库充盈。收拾军户,重设军屯,非但养百万兵不费朝廷一粒米粮,并且在北地无战火狼烟的时候,尚能收取数百万石的军粮,充盈国库。利好之三曰:得以东顾。诸镇既然塞防日固,朝廷便不再受其拖累,国库既然日趋充盈,则可已转全部之军力民力对付崛起之中的东虏建州!”

听了三个老头的话后,皇帝兴奋的摩拳擦掌,他喜道:“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位老师皆是我大明老者长者,皆是我大明的宝贝啊。来啊拟旨,加封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为文华殿大学士,钦此。”

文华殿大学士,是比现如今大多数在内阁预机务的阁老们的东阁大学士更高的虚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闲人小说daxianren.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天启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闲人小说只为原作者井底之冰的小说《天启帝》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井底之冰并收藏《天启帝》最新章节。
风起1936
风起1936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陈氏刀客 连载 64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大篷车 连载 172万字

世子你别乱来
世子你别乱来

大宁王朝百年,天子病重,太子监国,朝中宦官当道,把持朝政。江湖动荡,南北藩王并立,威胁皇权,虎视眈眈。恰逢临王世子外出巡游,遭埋伏身死!林江年从破庙中醒来,便有神秘红衣女子逼他假冒刚遇害的临王世子。为了活命,林江年不得不深入临王府,装世子,娶公主,打皇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伪装成一名合格的纨绔世子!——————————非权谋,披着武侠架空背景下的轻松日常感情文

柠檬213 连载 254万字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系之狼 连载 216万字

回到过去做财阀
回到过去做财阀

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时代,旧霸主已经退位,新霸主尚未上位!这是一个回到过去,在这个大洗牌的时代,最终成为当世第一财阀的故事。国家拥有财阀?分明是财阀拥有国家好吧!本书又名《回到二战财阀立国传》,《南洋财阀立国传》,《开局欧洲,立国南洋》,《开局财阀,截胡小日子》……————书友群: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小鱼的命运 连载 537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本页面更新于2024-09-26 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