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转载请注明来源:大闲人小说daxianren.cc

襄阳北面两三百里路之外,就是曹操的地盘。曹操正缺人手,所以公开下达招募贤才的政令。如果他想到曹操手下当官,那也不是难事。但是,他也没去,因为曹操也不是他的“意中人”。

你会问了:诸葛亮的“意中人”,到底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天下之事若要成功,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二者不可或缺。古往今来多少英才志士,胸怀大志却最终一事无成者,非不努力也,是不逢机遇也。想他诸葛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文武全才。如果要充分施展抱负,必须碰上这样一位老板:一是此人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杰,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气度开阔,能够赏识和重用人才;二是此人身边,人才还非常紧缺,没有可以与自己比肩抗衡的人物。必须两项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给诸葛亮提供充分施展文韬武略盖世才华的空间。他不选刘表,就是因为刘表只具备条件二而缺乏条件一。他不选曹操,是因为曹操具备条件一而缺乏条件二。他曾经对想回北方家乡发展的好朋友孟建说过:“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才很多,要想充分施展抱负自由翱翔,何必一定要回北方故乡呀。

显然,他的条件不多,却非常之苛刻,要找到“意中人”相当困难。不过他抱定宗旨,宁缺毋滥,宁可找不到,也不勉强将就。实在找不到怎么办呢?那就像他在《出师表》中说的那样:苟且在乱世中保全性命,而不去为地方割据者服务好了。可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两句话,就是他为自己确定的最后底线。

笔者曾经在多次流连于古隆中风景区,眺望这片秀丽幽静的山林,最后领悟到,襄阳这个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吸引诸葛亮的特殊因素:这是一个可进可退,两者兼备的绝好处所。从可进上说,此处的水陆两路四通八达,往来的英雄人物极多,容易得到时局变化的消息,也容易等到符合自己条件的“意中人”。从可退上说,就算等不到“意中人”,在这片风景如画的隆中山林中隐居终身,也是他完全能够接受的人生选择。因此,对于喜欢孔明先生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去过隆中这片钟灵毓秀的地方,是很难体会到他那种能伸能屈的心灵境界的。

好在老天爷眷顾他,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意中人”是谁呢?就是正在刘表那里吃救济资助的刘备。

建安六年(201),刘备面临曹操的沉重打击,从中原逃到南方的荆州襄阳,去投靠有宗亲关系的刘表,从此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寄人篱下的蹉跎岁月。在荆州,刘备曾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曾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但是,他终归是一位英雄,能够认真反省,总结教训。他发觉自己始终缺乏一个能够充分提供思想策略的得力谋臣,是极大的缺陷。因此,当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寻找一位杰出的智囊人物,为自己的得力辅佐。于是他就努力在荆襄一带访求贤才智士。传诵千古的故事“三顾草庐”,就这样发生了。

刘备三顾隆中礼聘诸葛亮,具体经过后世已经熟知,不必多说。在此特别值得探讨者,是诸葛亮为何就完全认同了刘备,从而决定出山,为之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原因在于,刘备完全具备诸葛亮“意中人”的两个条件。刘备本人,不仅胸怀大志,而且气度开阔,连曹操都称赞他是当今的英雄,第一项条件就具备了。刘备身边,确实人才紧缺,没有可以与诸葛亮比肩抗衡的杰出人物,第二项条件也具备了。细数当时的群雄,真正具备这两项条件者,除了刘备,还真是找不出第二位。刘备大名鼎鼎,在荆州又停留多年,就住在二十里外隆中的诸葛亮,对刘备这位英雄的情况岂会完全不知?说不定早已经对他有所期许了。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深深打动。你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他的《出师表》怎么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微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郡的隆中亲自耕种田地;而先帝没有嫌弃微臣的身份卑贱,多次劳动大驾屈尊来看我,还一连来了三次,向我咨询当时的政治大事;微臣深受感动和激励,于是同意为先帝效犬马之劳。在这段话中,他亲自陈述的被打动原因,总共有两点。但是很可惜,后世大多只注意到了其中的第二点,也就是刘备前往隆中的次数,多达三次,即所谓的“三顾”,却把他首先强调的第一点原因忽略了。

真正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最能打动孔明内心的,还在于第一点原因,也就是两人之间的差距悬殊上。差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浓缩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两个字上。这里的卑鄙,不是指品德的恶劣,准确含义是地位的卑下低贱。那么具体说来,两人的差距有多悬殊呢?

先说年龄,这时诸葛亮虚岁才二十七,刘备虚岁四十七,相差整整二十岁,孔明是名副其实的晚辈。

再说地位,诸葛亮纯属一介草民,是在襄阳西郊耕种田地的农村青年;而刘备拥有东汉朝廷正式授予的左将军官衔,属于高级军职,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少将。刘备还当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也就是豫州牧,相当于省部级。随从的关羽,当过偏将军,大体相当于中校;张飞,当过中郎将,相当于少校。

最后还有资历,孔明完全没有从政的工经验,而刘备已经在官场打拼二十多年了。

如果两人在年龄、地位和资历上大体相当,“三顾草庐”就不会令孔明产生非同寻常的感动用。只有当受访者的年龄、地位和资历都大大低于来访者时,登门三次才会产生心潮澎湃的动人效果。请问,一个正部级的少将,带着一个中校和一个少校,一连三次去拜访一个毫无工经验的草根农村青年,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事实上,从诸葛亮的行文来看,最先强调的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两句,也就是两者间悬殊的差距;在这之后,才简短提到来访的次数“三顾”。可见他本人心中最受打动的原因,首先还在于刘备没有计较年龄、地位和资历的差距,其次才是来访次数的频繁。因为两者的悬殊差距,属于内在的质量;而拜访的次数,只是外在的数量。内在的质量是主要因素,外在的数量是次要因素。后世说到诸葛亮的被打动,大都只把眼光聚焦在次要因素的数量上,很少注意到主要因素的质量。为何不注意质量?因为质量浓缩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两个字当中,而卑鄙这个词汇,现今的含义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变成了品德上的负面评价,于是就把人们的眼睛遮挡住了。今天在这里,算是从人性观察的角度来颠覆一番从而正本清源。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心生奇想:要是诸葛亮穿越到今天,前往各个职场去求职找工,会是什么情况呢?很可能都是这样的问答:有学位证书吗?没有;有工经验吗?没有;有可以拼的爹和妈吗?也没有。哈哈,你是“三无”人员呀,那你请回吧。能够具有刘备那种眼光、判断和勇气的招聘老板,恐怕很难找到。

建安十二年(207),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正式出山,从此为刘备奉献一生。那么他出山之后,最早在军事上又做出了哪些突出的业绩呢?他出山后的第一个官职,又怎么会是与传统印象大相径庭的总税务官呢?

诸葛亮最早在军事方面做出的突出业绩,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去观察。

从战略上说,是他还没有跨出隆中的家门时,就已经为刘备今后以武力开创蜀汉基业,做出了完整的军事设计,这就是《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中,他“隆中对策”的核心部分:“若跨有荆、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一步是设法占领南方的荆州和益州,第二步是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进攻北方的中原。在刘备面前,这是第一次出现了如此清晰的战略设计。从此,这一战略设计,就成为后来刘备军事行动的指导方针。完全可以说,在军事战略上,诸葛亮是刘备的总设计师。

再从战术上说,诸葛亮出山之后的突出业绩,究竟是什么呢?演义小说中,说他一出山就指挥军队战,如何用兵如神,那其实都虚构。他出山之后的第一件业绩,是出任总税务官,从而为刘备解决了军费筹措的大问题。赤壁之战刚刚结束,诸葛亮就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负责对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征收赋税,从而充实军事后勤储备。这就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所说的“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军师中郎将,是诸葛亮第一次正式担任的官职,也是刘备最早为他特别设置的职位。官名中的“军师”两个字,把他定性为军队的指导老师;而中郎将,则是当时军官的一种类别。把军队的指导老师都派出来征收赋税,说明了什么?说明开辟军队的财政来源,是当时刘备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赤壁之战获胜之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面的四个郡,不仅有了根据地,根据地还很大。根据地很大,开支也就很大。开支怎么解决?只有向当地老百姓收税。这税怎么收?收多少?出了问题怎么处理?不仅要把该收的税统统收上来,还要避免引起民众的暴力抗税,这中间就大有学问了。既然学问深沉,那只有劳烦你这位指导老师出马,才能办得妥当。再说刘备也有借此考察他实际工能力的意思。诸葛亮也不含糊,他把自己的税务总局,设置在这三个郡的交界地临烝县(今湖南省衡阳市),来了一个现场办公,现场督促进度,现场解决问题,顺顺当当就完成了任务。

不仅当好了总设计师,而且当好了总税务官;既能务虚,又能务实。这就是刚刚出山亮相的诸葛亮。每次读到他的传记,笔者都会心生感慨。此前没有任何工经验的诸葛亮,怎么会一出山就表现出非凡的实际工能力来呢?答案恐怕还是在他的读书方法上。如上所说,他读书的特点是取其精华。而他认同的精华,看来并非是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片段,而是前人在处理各类社会事务上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专心把前人的方法和经验学到手,认真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这就是他的秘诀所在。同时也证明:如果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最后读成一个只有死知识而没有活能量的迂腐书生,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这正是:

多年修炼真才干,务实务虚看卧龙。

要想知道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军事生涯,请看下集。

二北伐悲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空想具现的大贵族》《我能继承角色天赋》《回到过去做财阀》《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首席医官》《你们修仙,我种田》【科技流小说】【趣读吧】《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大闲人小说只为原作者方北辰的小说《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北辰并收藏《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最新章节。
世子你别乱来
世子你别乱来

大宁王朝百年,天子病重,太子监国,朝中宦官当道,把持朝政。江湖动荡,南北藩王并立,威胁皇权,虎视眈眈。恰逢临王世子外出巡游,遭埋伏身死!林江年从破庙中醒来,便有神秘红衣女子逼他假冒刚遇害的临王世子。为了活命,林江年不得不深入临王府,装世子,娶公主,打皇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伪装成一名合格的纨绔世子!——————————非权谋,披着武侠架空背景下的轻松日常感情文

柠檬213 连载 254万字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二氧硅 连载 35万字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

远征士兵 连载 388万字

黜龙
黜龙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榴弹怕水 连载 497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陈氏刀客 连载 64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大闲人小说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21 15:05:13